一片片薄如蟬翼的金箔,即便是一陣風吹來,也能吹皺。但當這些金箔貼在西安城墻西北角的廣仁寺金瓦殿上時,卻成就了名副其實“金瓦”,而這一工藝則來自南京的傳統(tǒng)工匠。
流程復雜,卻一道也不能少
昨日,當記者來到廣仁寺時,看到工匠們正在大殿上忙碌著。他們將兩張紙夾著的金箔小心地貼在金瓦以及殿頂的塑像上。其中的工匠王輝告訴記者,他們已經忙碌了兩個多月,估計還要再忙二十天,才能最終完成整個大殿頂部金箔的貼制。
33歲的王輝來自南京,為了更加順暢地展示金箔貼制的全流程,王輝拿來了幾尊不同制作階段的銅質佛像,對于沒有處理過的佛像,他首先用噴燈將銅佛表面的氧化物與浮蠟燒掉,“現在的銅佛都是蠟模鑄造的”。然后用專用清洗劑清潔佛像,接下來就開始第一次噴防腐的底漆,噴漆前需打磨佛像。噴漆后會發(fā)現銅像表面的砂眼和沙洞,這就需要用原子灰進行修補,并再次打磨。上第二遍漆晾干之后,用砂紙第三次打磨。這以后第三遍漆會上中黃漆,等風干后,就可以貼金箔了,貼上金箔后,還要在上面上一層罩光漆。別小看這些流程,一道工序也少不了;疑牡灼釋饘偎夭母街,中黃漆硬度好,而罩光漆則可以防腐。
一陣風竟吹皺高純金箔
“南京金箔”有2500多年歷史,2006年入選中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據了解,江寧自古以來就是金箔的發(fā)祥地,《故宮志》、北京清東陵慈禧太后墓志銘上都有“所用金箔,源于江寧”的記載。在民間,相關制作工藝歷代都是家庭世代相傳,如今雖已換成了機器制造,但成型后如何揭下只有0.12微米的金箔仍然是一份手藝。
王輝拿出一張金箔,長寬都是9.33厘米,一陣風吹來,純度達98%的金箔竟然被吹皺了,他說金箔不能受潮,呵口氣都能讓金箔變形,因此金箔鍛制等工藝的師傅都要經過考試,王輝說,一克金子可以被制成一平方米的金箔,把金箔鍛制成后,翻到白紙上都要靠鵝毛。曾有外國人想盜取金箔制造技術,但被國人成功阻止。正是因為技術的稀缺性,當記者希望向有著三十年經驗的江小君詳細了解金箔如何被貼到小佛像上時,被她拒絕了。廣仁寺的住持仁欽扎木蘇說,此前他們曾嘗試給殿頂噴金漆,但是黃銅制成的殿瓦在夏天的強導熱性讓金漆很容易脫落。為此他曾前往青海、西藏等多個地方才最終決定,此次廣仁寺所用金箔是加厚的,將使用十幾萬張金箔,工匠保證三十年不會脫落。仁欽扎木蘇說,這將是陜西唯一的金瓦殿。
民間工藝,代代傳承,為廟宇和佛像“裝金”,亦必是術業(yè)有其專攻。數千年歷史長河中,潮起潮落,有時波瀾所及,寺院清冷,香火寥落,僧人四散,信眾杳然,一些特殊技藝之存亡絕續(xù),亦多在轉瞬之間。所幸,隨時日之推移,傳統(tǒng)文化、傳統(tǒng)工藝之煙花,日漸絢爛。且得科技之助,非但可承習舊技,新工藝之開掘、創(chuàng)新,亦可期待。
其實,在人們熙來攘往的時下,為廟宇和佛像“裝金”,我們觀瞻而生歡喜心,順便也妝點一下我們的內心,清楚何者為本,何者為葉,什么是滿目琳瑯,什么是,繁華落盡見真淳。
推薦:金屬瓦
|